4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食品安全给予高度重视。
(2)接种量对红曲霉液态发酵的影响由图2可知,随着接种量的不断升高,红曲霉所合成的色价含量先增大后减小,之后接种量继续增大色价再变小。付荣霞等研究发现,装液量125mL/250mL时,红曲霉产生的红曲色素最高,总色价可达93.66U/mL。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中当维生素B1和维生素B3的浓度为0.03%时,红曲色素的产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647.02U/mL和635.26U/mL。(4)金属离子对红曲色素产量的影响由图4可知,与未添加铜离子的对照相比,加入铜离子后,色价随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表明发酵液中的红曲色素产量减少,最后趋于平缓。接种量过多,会导致发酵前期营养物质消耗过快,使发酵液体黏度增加,影响菌丝体生长剂色素的合成和分泌。(5)维生素对红曲色素产量的影响由图5可知,与对照CK(红曲色素产量为476.40U/mL)相比,不同维生素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影响各不相同,维生素B1和维生素B3对红曲色素产量有促进作用,维生素B5和叶酸对红曲色素产量影响不大,而维生素H对红曲色素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红曲霉为好氧菌,装液量主要影响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溶氧量,当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时,随着装液量的增加,发酵液中单位体积的溶氧量下降,红曲色素产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下降。而邱鹏等得到的最适培养时间为10d,红曲霉发酵培养10d后,其红曲色价可达112U/L。按照土壤内重金属的含量和土壤反射的光谱相关性分析, 就能够找到与重金属的元素具有较好相关性的光谱波段, 并对各个重金属的含量和特征波段光谱的变量实施多元回归的分析
因此,在日常居民居宅及办公场所的室内空气检测中应执行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2 关于室内空气检测的方法选择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了各环境参数的检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检测单位不使用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这与建筑材料中甲醛的释放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的特性有关。二是采样器的流量需恒定,采样前、后须使用一级皂膜流量计进行校准,保证流量计的误差在5%以内。
一般原则是选择单位面积中建筑装修材料最大的区域即可能是污染物释放浓度高的区域重点检测,尽可能发现并判定出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和区域。2.4 关于检测点位的选定正确选定检测点位是保证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的前提,应根据被测场所的面积和功能划分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代表性的检测点位。

根据标准要求在检测前需要关闭门窗12小时后再进行检测,且检测时不开门窗。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各种品牌的简易甲醛检测仪器,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结果直观等优点,深受用户的欢迎。六是进行平行监测时,其相对偏差不得大于20%。笔者根据多年开展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经历,分析目前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室内空气检测质量的措施。
笔者就目前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目的在于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水平。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相关链接:乙酰丙酮,甲醛,TVOC,酚试剂。2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2.1 关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选择目前,国家涉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评价标准的有两个,即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0年8月18日联合发布的GB 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国家卫生部、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2年11月19日联合发布的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5 关于采样时间选择在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中,通常由客户选择检测时间。
有些地区因为冬季无取暖设施,在冬季检测时甲醛的超标率仅为10%,而在夏季时超标率达90%。2.3 关于检测因子的确定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过程中,如何确定检测因子是检测工作开展的首要工作。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绿色环保建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检测单位使用一些其他非标检测方法。
根据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检测结果因检测因子的不同分别用年平均、日平均、8小时平均及小时平均浓度表达。4 结论由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涉及面广,人群关注度高,所以检测单位应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开展该项工作,从检测标准的选用、检测方法的确定、检测点位的选取、检测条件的控制等方面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为居民的健康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一般要求客户前一天晚上关闭门窗一夜后,第二天上班时再进行检测。3 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建议室内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室内装饰材料以及涂料油漆等,装饰材料中所含污染物会缓慢地向外迁移扩散挥发出来污染室内空气,过程比较漫长。在检测实践中,由于检测时间的限制,往往选择检测结果用小时平均浓度表征的检测因子优先检测。GB 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是针对民用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交付验收时室内空气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该规范规定了室内空气中氡、甲醛、苯、氨及TVOC等共5项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指标要求及检测方法标准,该标准具有强制性。
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一般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将标准中的全部因子都进行检测,要结合检测单位检测能力和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对人体危害大并容易超标的1个或几个因子进行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是一个民众关注度很高的话题。
喷洒药剂只能清除空气中及吸附在物体表面的污染物,其内部的污染物仍会不断地向外扩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笔者通过对国家标准中环境因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和易超标程度分析后认为:甲醛是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中的必测因子,其后依次为苯系物、氨、TVOC、氡等。
目前,清除室内空气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向室内木质材料和墙面喷洒清除药剂。当然检测项目越多越能全面反映被测室内空气的真实情况,但应根据检测单位检测能力和客户需求情况而定。
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适用于居民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中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等18项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有实验结果表明,室内温度每提高5-6℃,甲醛浓度可增加一倍。二是在木地板下及房间放置吸附剂。三是使用生物方法,在室内放置植物吸收污染物。
因此,通过后期治理方式改善室内空气效果有限。四是检测仪器必须定期进行计量检定/校准,每次使用前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核查。
建议全过程控制室内空气污染隐患,一是从源头上控制装饰装修材料的品质,购置符合《关于实施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通知》(国质检标函[2002]392号)要求的有害物质含量低的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这两个文件都对室内空气质量和检测方法进行了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混淆。
如何科学、合理和准确地开展室内空气检测,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采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才能保证检测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代表性、准确性。但这些检测仪器没有国家标准技术支撑,质量良莠不齐,且普遍未经过计量部门检定/校准或核查,从而导致检测结果缺乏准确性、代表性,在处理纠纷时,不能提供技术支撑。
在室内放置植物吸收空气中污染物存疑。在实际检测中应避免检测点位过多,尽量用最少的检测点位获得有代表性的检测数据。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过程中必须进行以下5项质量保证措施:一是做好采样仪器的气密性检查,采样管路保证不得漏气。二是装饰完成后,开窗通风,待检测达标后入住。
五是在检测时必须记录室内温度和大气压,检测结果以标态浓度报出。2.6 室内空气监测时的质量控制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中,有些检测单位不注重检测的质量控制要求,随便拿一台仪器进行采样检测,检测仪器在检测前、后既未经过检定/校准也不进行核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能保证,失去了检测的意义。
由于选择的检测时间不同,往往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同影响。通过以上质量保证措施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是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且必须符合要求。因此,为了使检测结果更具代表性,更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室内空气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反映室内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建议选择在室内温度达到在20℃以上条件下进行采样检测。 |